老道消息 老编辑
《写微信公众号的都是下九流》
《媒体本质上讲是一个皮肉生意》
篇一 写微信公众号的都是下九流
文艺的本质是唤醒人的自我意识
文艺或者内容的本质在于实现人的自我意识,为什么咪蒙火了。咪蒙实现的自我意识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三观很正的东西,但是咪蒙确实实现了很多年轻人,初入职场,对自己工作、生活有些不满的年轻人,他们的自我意识。
我是一个好人,他是个low逼,我是一个好姑娘,她是一个贱人,当你在阅读过程中你感觉到愤怒的时候,感觉到想要嘲讽别人的时候,你的情绪会被调动起来,首先你实现了自我意识,知道我是谁,就是你首先被自我打上了一个标签,我是谁。
在微信公众号的传播过程中很常见的,一篇文章写的时候没有想到百万+的文章,甚至几百万、上千万的文章,这篇文章真正的意涵也是在传播中形成的,脱离了作者的控制和原意。换句话说,那文章不是你写的,用右派的话讲,这是上帝借着你的笔写的,用左翼的话术说,好的文章是人民创造的,以人民的名义。而你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底做了什么,最好的文章都是这样产生的。
中国人的身份认同
如果我们假定文艺的本质在于唤起人的自我意识,我们究竟要唤起谁的自我意识?谁是我们的受众,谁不是我们的受众,这就是搞内容创业的首要问题。
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的,首先课本上说我们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,地大物博,人口众多,56个民族56支花。首先中国这就比“民族即国家”的欧洲要复杂很多。即使像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,身份认同问题一般来说就是 阶级、种族、宗教 三大块。
但是我们的国家,经过一次疾风暴雨式的革命和一次波澜壮阔的改革,经济结构出现过一次非常剧烈的转型,出现了长达30年的高速经济发展。所以带来非常不均衡的发展。我们保留了第一世界到第三世界的发展水平,一边搞中国特色市场经济,一边有非常多计划经济的影子。
我们有一线城市原住民,有一二线城市外来移民,三线以下城市的中产阶级可能来自于体制内,也可能来自于体制外。一二线城市的外来移民来源也分成很多种,有农民的儿子,有体制内的独生子女,有土豪家的二胎。
尽管这些人都在一线城市,在互联网、文化娱乐、金融这样的新兴行业。有时候看起来身份认同挺一致的,但是 一牵扯到一些关键问题,两句话就能把一个人的身份认同给勾出来 。中医西医问题,女权问题,某些领导人的历史评价问题,高考改革问题,滴滴到底该不该京人京车的问题,素质教育的问题,学区房的问题,雾霾的问题。
每天我们在微信公众号上吵吵闹闹,看起来是三观问题,本质上是身份认同的问题。身份认同出现了偏差,你就别想就三观问题达成一致。哪怕双方从经济上、学历上、社会地位上看起来多么相似。
中国自古以来皇权不下县,县下惟宗族。党的文件也有一种处理办法叫,“下发到县团级”。县以下的社会结构,在东北就是单位,国企和机关大院,在潮汕人和莆田人那里可能还是宗族,在一线城市可能是学区,也可能是行业聚集,比如中关村、CBD、望京Soho 。不同的社会结构带来完全不同的社会流动,也带来完全不同的身份认同。
举个例子,山东和福建的人均GDP很近似,发展水平也近似,甚至两个省省会和港口的矛盾,沿海和内陆的差距都很相似。我之前写文章说过一句话,叫北山东,南胡建。
我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读书的时候,发现班里面最多的就是山东人,中科院研究生院是把科研系统全国各地各个研究所的人聚集在一起,我相信比一般大学更有代表性。现在都说山东干部山东干部,十八大中央委员里面山东人最多,现役上将里面山东人最多。
而一部分胡建人,哪里有挣钱的机会,你会发现他们跑得比谁都快。中国互联网的很多玩法,有的是胡建人发明的,有的是胡建人用到极致的。莆田系的故事说不完,阿里巴巴和胡建人的斗智斗勇,也是可以写进教材了。
这两种人,真的是分别把中国体制内和体制外的两种规则吃透了,他们的阶层上升路径完全不同,拜妈祖和和拜孔子的,聊不到一块的。
参考资料
关于身份认同
老编辑
乡土中国
田野调查报告
《底层访谈实录》
《浮生取义》
Tom’s Insight 用户画像 报告(尤其关于三四线城市)